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助推郑州现代田园城市建设
来源:本站 时间:2016-12-29 13:07:39 编辑:admin
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休闲农业呈蓬勃发展趋势。据调查,目前我市有休闲农业庄园186家,休闲农业特色村18个,年接待能力达到1500万人次,营业收入18.2亿元,带动农户就业5.4万人。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农庄、山庄),特色农家乐、民俗特色村、农业节庆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模式。如惠济区的绿源山水、登封市的御寨山庄、中牟县的国家农业公园及新郑市的神农庄园等。同时,二七区的樱桃沟的“樱桃节”,荥阳市 “河阴石榴节”,新密尖山的“杏花节”,新郑市的“枣乡风情游”,中牟县的“西瓜节”等节庆活动也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虽然我市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发展理念滞后。郑州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只注重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发挥,而不注重与城市建设的相互融合,在发展理念上没有把休闲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出二者的相融相合,休闲农业的发展总是依附于城市发展。二是发展规划不衔接。郑州市的休闲农业与城市发展规划不相衔接,郑州市的都市区建设规划没有把休闲农业纳入进去。三是建设品位不高。当前郑州市的休闲农业普遍存在文化创意不够,个性化特色不突出,品牌效应不强,经营模式类同,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管理不科学的现象。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一产比重较大,季节性强,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能力不足,影响了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树立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理念。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城市发展,不重视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的思路。要站在城乡相互融合的高度,树立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理念,把生态休闲农业纳入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郑州都市区建设成为园在城中、城在田中、城田交融的公园式生态宜居城市。在城市的发展布局上要充分体现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社区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思路,实现城市、农村、生态、文化、休闲相互融合,休闲农业与城市建设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改变以往“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
二是完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把休闲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建议在主城区外的三环和四环之间,以及城市组团之间,规划建设一些乡村旅游景点、景观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景点,并通过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的形式,把这些农业用地永久保存下来,作为城市组团之间的生态缓冲隔离带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肺”,改变以往城市无限扩展的老路,在城市建设的形态布局上实现有效承载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功能,形成“开敞田园、紧凑城市”的“大开大合”空间布局。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加快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并在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土地政策、税收、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引导休闲农业发展。同时要整合我市各类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重点加大扶持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农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通过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作用,引导差异化经营,支持创建知名品牌,推进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多培育经营主体。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休闲农业建设。重点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改善服务设施,拓展休闲功能,促进创新创意,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示范带动能力。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尽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庄园;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特色村;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会活动,努力实现一个项目整合一批资源,一个景区带动一方农民,一个节会拉动一个产业。
虽然我市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发展理念滞后。郑州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只注重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发挥,而不注重与城市建设的相互融合,在发展理念上没有把休闲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出二者的相融相合,休闲农业的发展总是依附于城市发展。二是发展规划不衔接。郑州市的休闲农业与城市发展规划不相衔接,郑州市的都市区建设规划没有把休闲农业纳入进去。三是建设品位不高。当前郑州市的休闲农业普遍存在文化创意不够,个性化特色不突出,品牌效应不强,经营模式类同,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管理不科学的现象。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一产比重较大,季节性强,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能力不足,影响了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树立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理念。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城市发展,不重视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的思路。要站在城乡相互融合的高度,树立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理念,把生态休闲农业纳入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郑州都市区建设成为园在城中、城在田中、城田交融的公园式生态宜居城市。在城市的发展布局上要充分体现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社区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思路,实现城市、农村、生态、文化、休闲相互融合,休闲农业与城市建设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改变以往“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
二是完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把休闲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建议在主城区外的三环和四环之间,以及城市组团之间,规划建设一些乡村旅游景点、景观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景点,并通过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的形式,把这些农业用地永久保存下来,作为城市组团之间的生态缓冲隔离带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肺”,改变以往城市无限扩展的老路,在城市建设的形态布局上实现有效承载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功能,形成“开敞田园、紧凑城市”的“大开大合”空间布局。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加快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并在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土地政策、税收、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引导休闲农业发展。同时要整合我市各类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重点加大扶持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农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通过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作用,引导差异化经营,支持创建知名品牌,推进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多培育经营主体。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休闲农业建设。重点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改善服务设施,拓展休闲功能,促进创新创意,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示范带动能力。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尽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庄园;创建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特色村;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会活动,努力实现一个项目整合一批资源,一个景区带动一方农民,一个节会拉动一个产业。
下一篇: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农工党中央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工党郑州”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工党郑州和农工党郑州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 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农工党郑州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农工党郑州”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工党郑州",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工党郑州”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工党郑州和农工党郑州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 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农工党郑州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农工党郑州”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工党郑州",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