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来源:本站  时间:2017-01-03 17:21:43  编辑:admin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污染形势日趋严峻。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也不例外,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不正确使用,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及生活垃圾等随意排放,都对我市的土壤污染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土壤环境污染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近期,农工党郑州市委组织有关人员我市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2012年,我市化肥用量达到22.7万吨((折纯量),由于施肥方法,施肥技术不合理,肥料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据调查测算:我市农民施用的化肥中有1/3被农作物吸收,1/3进入水地下水源,1/3沉留在土壤中。这些沉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会随着地表径流、渗透进入土壤深层,长期积累,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
(二)农药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污染。2012年郑州市农药使用量为1000-1500吨。由于农民的施药器械以喷雾器为主,大多数农民喜欢全株喷施,而较少采用涂干、浸种、撒毒土等局部施药方法。据有关资料统计,喷施的农药仅有20%—30%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有30%—50%的药剂降落在地面上,有5%—20%药剂弥散在大气中。目前农民施用的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60%以上的农药在土壤、流水及空气中流失,这些流失的农药随雨水冲淋污染土壤,残留期越长,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就越大,还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一些难降解化学合成物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对多种生物会产生毒性,或杀死或影响其繁殖、代谢,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危害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农膜施用量增加造成土壤污染。2012年郑州市农用塑料薄膜共施用2000吨,同比增长10%,呈逐年增长趋势。农膜是一种难降解的白色污染源,经查阅有关资料估算,我市农膜的残留率在10%左右,农膜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2-异丁酯,随水浸出渗入土壤,成为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四)其他污染源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一是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及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了污染。二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处理不彻底造成土壤污染。三是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不到位,随意排放造成土壤污染。四是民用燃煤燃气排放的烟粉尘及汽车排出的尾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大气,然后沉降到土壤中,也是造成土壤的间接污染源。
二、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土壤环境保护难度不断加大。目前郑州市土壤污染表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等环境污染特征。土壤污染正从局部蔓延到区域,从城市城郊延伸到乡村,从单一污染扩展到复合污染,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从有毒有害污染发展至有毒有害污染与氮、磷营养污染交叉,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或混合的态势。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土壤保护治理的难度,单一的土壤保护已经不能有效对污染源的控制,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共同采取防治措施。
(二)对土壤污染多样性、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不够。 土壤污染的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像大气和水体污染那样易为人们察觉;二是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后极难恢复;三是后果严重性。使作物减产,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正因为此,人们对土壤污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重视和认识不够,导致投入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壤的经费严重滞后。
(三)土壤污染的基础性调查与研究工作缺乏,全市土壤污染现状底数不清。目前,郑州市土壤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一是缺乏全面详细、系统和完整的对土壤污染的基础性调查与研究;二是缺乏对全市土壤污染物清单、组合、来源、分布、规律、程度、范围和成因的了解与阐明。
(四)土壤污染防治方法缺乏,标准体系不完善,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已经制定了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的法律,但是,关于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项空白,即使在若干法律中有一些零星规定,但都是分散而不系统的,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
(五)没有专业的土壤污染治理机构。郑州市目前的土壤污染治理情况是多机构管理,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都在防治,但都没有专业机构和人员,造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职能不清楚,影响了防治效果。
三、治理土壤污染的意见和建议
(一)成立专业的土壤污染治理机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将直接通过植物的生长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从而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应成立专业的土壤污染治理机构,加强土壤环境污染科学研究,出台治理措施,统一协调各个部门开展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二)出台土壤环境污染治理法规。应在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分阶段、分区、分类、分目标”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土壤环境污染地方性法规,把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三)加大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科研投入。加强土壤污染的成因、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技术研究,制定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强化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
(四)做好土壤污染基础性调查工作,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做好土壤环境质量基础调查,摸清家底:明确全省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完成污染场地的登记,建立菜篮子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实施土壤污染源的全面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档案数据库。
(五) 编制土壤环境保护规划与功能区划。根据全市土壤污染状况和污染源调查结果,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并对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工矿区土壤,大型河流流域和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城市水源保护区等)辐射区土壤环境进行功能划分。
(六) 做好土壤污染控制和修复试点示范。开展循环经济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新型土壤修复材料的研发,提出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技术和措施,做好土壤污染控制修复技术与示范,包括二次污染的控制,如污染农田和场地土壤的修复等。做好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试点与示范: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壤酸化、面源污染及其重点区域土壤的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建立一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七)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宣传与科普工作。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与保护措施,提高广大群众的土壤保护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农工党郑州市委会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工党郑州市委会”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工党郑州市委会和农工党郑州市委会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 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农工党郑州市委会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农工党郑州市委会”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工党郑州市委会",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首页  | 工作动态  | 参政议政  | 社会服务  | 组织建设  | 学习宣传  | 社情民意  | 党史纵览  | 党员风采